新闻中心

【西海都市报】天空地一体化守护祁连山

发布时间:2022-08-08 所办公室

如入秘境

生机盎然

  西海全媒体记者 李增平

  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森林,树林繁茂,绿草如茵。漫步其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而在这美景之下,隐藏着科技装置。祁连山国家公园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要摸清“家底”,更要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观测科研体系,为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多数据支撑。

  “这片林区既有寒温性针叶林树种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也有温性落叶阔叶林中的山杨、白桦、红桦等青海典型代表树种。”踏着林间草地上的露珠,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杜岩功教授,带着笔记本来收集8月份这片森林的水分、土壤、空气、植被,树木检测数据。

  保存有大量完整无损、类型多样的森林群落,结构合理,森林质量整体情况良好,坡面坡向多样,交通便利,这些优势在杜岩功眼里就是一片得天独厚的科研基地。

  2022年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乔木林样地选取经过卫星遥感影像判读、无人机和现地调查,将森林大样地科研地点定在青海省最大的林区内——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森林区域。

  跟随杜岩功的脚步,穿过一片林区,便可以看到在一个大约80平方米的空地上有树干茎流检测、气象检测、实景检测等设备。打开设备箱、拿出笔记本、连接设备线,一串串数据在笔记本电脑上跳跃。

  “现在收集的是对面那棵白桦树的水分吸收量和蒸发量数据,茎流检测器每30分钟收集一次数据,这样有利于我们整体分析白桦树的生长水分需求情况。”杜岩功说。

  收集完检测设备上的数据信息,是他这趟大样地科研检测工作之行的开始。随后,沿着林区小路,杜岩功来到总设置600个小样方的森林样地。为了更完整、全面地检测寺沟森林树木生长情况,样地设置在一片各种树木分布齐全且陡峭的山坡上。

  这片山坡他每个月要来一次,山上35835株树的样区走过来就需要五六个小时。

  “每一株树我们都是按照经纬度定位,树高、胸径、枝下高、分枝数等都是我们观测的重点。”认真观察着眼前的树木,杜岩功介绍树木的生长情况,这份熟悉,源自他每月的检测和记录。杜岩功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应用科技手段获取这片森林的信息,再通过分析研究,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科学的建设数据信息和意见建议。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稳步推进科研体系建设,系统实施各类科研监测项目。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监测体系架构已基本形成,科研设施设备日益完善,科研项目布局更加系统、科学、全面。通过天-空-地全方位监测水生态环境、陆地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西海都市报(2022年8月8日第A3版)

【西海都市报】天空地一体化守护祁连山.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