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华社】青稞驯化历程与汉藏文明交流史相互印证

发布时间:2016-07-22 

  新华社西宁7月22日电(记者王大千)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我国青藏高原青稞驯化栽培和扩种的历程与藏族人口迁移和汉藏物资、文明交流的路径相吻合。

  以上结论来自于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之一的“青稞驯化与育种过程中基因组选择事件的解析及其功能注释”。这一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麦类作物育种学科组承担完成,并于近日通过了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王蕾介绍,青稞在分类学上属于大麦属作物,又称为“裸大麦”,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通过对681份国内外野生大麦、青稞品种进行两种分子标记基因分型后展开系统研究,科研人员发现,青稞的一些基因组特征与纬度、海拔、温度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经过系统分析后,科研人员得出结论,认为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狭长地区是青稞的驯化起源中心,青稞栽培以此峡谷为中心向南北扩散,扩散的路径同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等藏族人口迁移和汉藏物资交流的路径高度吻合。

  王蕾说,不仅如此,在驯化、扩种的过程中,古青稞品种“碎穗”“带皮”等不符合人类种植和食用的性状也被逐渐淘汰,这表明青稞基因组内存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烙印”。

  “这些结论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青稞遗传学密码,有望培育更科学高产的青稞育种体系,促农增收。我们也希望继续深入研究,为相关历史、人文研究提供更多来自基因层面的精准证据。”王蕾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