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澜沧江源种子本底扩容 为青藏高原植物保护提供参考

发布时间:2015-04-24 罗云鹏 江亚琴

  中新网西宁4月24日电(罗云鹏 江亚琴)2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获悉,青海澜沧江源种子植物本底数据再增5种,达到897种,表明“第三极”澜沧江源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保持及存活环境良好,将为整个三江源地区乃至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澜沧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腹地,青海省南部,面积约50590平方千米,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海拔约在3500-5900米之间,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是青藏高原唐古特、西藏、帕米尔、昆仑地区及中国—喜马拉雅森林亚区中的植物交汇过渡带,植物资源丰富。

  据了解,青海澜沧江源种子植物调查研究历时4年,基本涵盖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垫状植被、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以及沼泽、水生植被等多种植被类型。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卢学峰介绍,根据实地标本采集、鉴定和资料整理,澜沧江源区共有高等种子植物61科268属897种(含亚种、变种、变型等种下等级),其种数约占青海野生种子植物总数的1/3弱,已鉴定出新纪录5种。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玉虎长年从事该区植物系统分类和植物区系地理研究工作,他认为,该区域种类相对丰富,木本较少,许多属和多数种均以横断山地区和西藏东北部高原为传播通道而与喜马拉雅关系密切,是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的一部分。

  “青藏高原主体区系与横断山区系的交汇过渡区,区系的过渡性质明显,植物分化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吴玉虎说“澜沧江源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将为该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研究提供本底资料,为整个三江源乃地区至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