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四大夏候鸟“性格”分析
每年春节,公路、铁路、航空形成的滚滚人流,显示的是“家”对人的重要。其实同样,远方的鸟儿在寒冬刚过的时候,迎着寒风、恶劣天气、不可知的因素,几千里、几万里飞回繁殖地,同样显示了“家”对鸟儿的涵义。
斑头雁、鱼鸥、棕头鸥、普通鸬鹚被称为青海湖夏候鸟四大主力“军团”,每年三四月份,这四大鸟类陆续回到青海湖,恋爱,筑巢,繁衍生息。
几乎世界上每十只斑头雁、鱼鸥、棕头鸥、普通鸬鹚中,就有一只出生在青海湖,在这里破壳而出,蹒跚学步,好奇地打量这友好的世界,然后学习飞翔,长大后离开家园。
很多人相信在鸟类的记忆里,一定有着“家”的烙印,否则为什么每年春天,这些鸟儿不管飞到哪里,都会翻越崇山峻岭,突破各种障碍,迫不及待返回青海湖。
那么,青海湖畔的四大夏候鸟是从哪里来,身上有着什么样的秘密,这些通过青海鸟类专家多年不间断观察,已初见端倪。
一个美丽的误会:斑头雁不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有一个关于世界上飞得最高鸟类的评选,最终斑头雁因在8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被誉为“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来兴认为:这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个故事的源起在上个世纪,当英国的一些探险家在珠峰大本营附近活动时,发现斑头雁从珠峰山口飞过,探险家们很诧异:“世界上最高的山还有鸟飞过,那么这种鸟是不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
实际上,斑头雁每年迁徙走的是堪称世界上最艰难的一条路线。为了回到青海湖,它从每年冬季的觅食之地印度、尼泊尔的低地出发,飞越喜马拉雅山山脉,到达夏天的生育繁殖之地,秋季再返回。斑头雁的迁徙路线决定着它需要越过喜马拉雅山山口,而其余鸟种从飞行高度上来说,其实也可以飞,甚至大天鹅比斑头雁可能飞得更高,但这些鸟的迁徙路线不同,根本没有必要飞过喜马拉雅山。
实际上,除了青海湖栖息的种类之外,斑头雁种群的绝大多数,是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段越冬,当然,还有部分在云贵高原越冬。如果这些地区的栖息地质量保护比较好,人类不去打扰,斑头雁也懒得去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哪里越冬环境比较适合和优越,它就去哪里,斑头雁可精着哩!
斑头雁是青海湖回归最早的鸟类,每年3月,它带着冬季栖息地印度、尼泊尔、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味道来到青海湖,在开湖前后的青海湖畔草地,翻找刚刚冒头的青芽,然后,斑头雁会进入一年中的恋爱季节。每年4月到5月,游客来到青海湖鸟岛景区蛋岛景点,就会看到成千上万只斑头雁在繁殖。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自然保护处调研员何玉邦说,斑头雁之所以选择青海湖作为繁殖地,是因为青海湖蛋岛具备了斑头雁繁殖的三个条件。蛋岛附近有一片浅水区,而斑头雁交配繁殖要在淡水区完成,所以蛋岛浅水区可以作为它的婚房。其次,斑头雁需要沙地条件,蛋岛上正好有一块经过多年变化的沙区,满足斑头雁产卵的条件,所以这块沙地被斑头雁当做了产房。沙地旁是一片绿草地,四月后开始发芽,也是小斑头雁出壳以后的食堂。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保证了斑头雁在这里顺利出生,成长。
普通鸬鹚:爱炫耀爱囤积
与蛋岛相对应,普通鸬鹚在青海湖鸟岛也有着自己的领地,我们称它为鸬鹚岛。每年五月后,鸬鹚岛上黑压压的巢穴,普通鸬鹚在上面或是栖息,或是嬉戏,很是热闹。
为了摸清这些普通鸬鹚究竟从何而来,在上世纪90年代,李来兴对青海湖畔的几千只普通鸬鹚做了标记,他发现,最终这些普通鸬鹚将冬季栖息地选择在印度阿萨姆地区。李来兴说,青海湖的普通鸬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亚种,这个亚种可能和沿海地区的亚种并不一样,它的冬季栖息地还有一部分是中国的西南部,或者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但在青海湖繁殖的大量普通鸬鹚,秋季会翻越喜马拉雅到达印度那边,寻找一个“不愁吃喝”的地方过冬,第二年再飞回来。
普通鸬鹚天性比较贪婪。在它很小的时候,由于消化能力有限,会把鱼存在喉囊里面,尽量消化成食糜,这也许就养成了鸬鹚的囤积习惯。后来,慢慢随着消化能力增强,食物需求量增大,鸬鹚会有未雨绸缪的习惯,捕到湟鱼后,将鱼储存到地上,放在自己巢旁边,饿了再去吃。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它在晒鱼干。
李来兴说,普通鸬鹚生性中还有些爱“炫耀”。每年筑巢时,它会在青海湖畔河滩、水边,寻找灌木种的柴棒筑巢。有时候找不到,它只能去偷邻居的。因此,说筑巢对普通鸬鹚来说,是一种很有竞争性的活动。有些早早筑好巢,占领到较好位置的普通鸬鹚此时就会“得瑟”起来,它会把柴草用嘴衔住,然后抛到半空,再接住,显示自己聪明而又有技巧。很多鸬鹚同时热衷于向自己的另一半炫耀这种能力,以显示自己的技巧。
棕头鸥:“傻大胆”觅食困难
如果选一种青海湖畔最不怕人的鸟类,那么非棕头鸥莫属。
在鸟岛码头上,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些游客在码头向着棕头鸥投喂食物,然后成百上千只棕头鸥马上聚集,等候着喂食。
一些游客在自以为享受到了人与鸟的亲密相处后,总对青海湖景区有着这样的质疑:为什么思路不放活一点,在鸟岛码头设一个投喂点,可以向游客收费,并且可以帮游客拍照,国内很多地方不是这样做吗?
在记者采访中,看到的却是阻拦无效后的青海湖景区工作人员与众多鸟类专家一样,对未来的忧虑。
在青海湖畔四大鸟类中,棕头鸥属于觅食较为困难型,因为它只有从湖水浅层抓取食物的能力,而青海湖的湟鱼却喜好在深水区活动,抓不到湟鱼的棕头鸥只能靠鱼鸥、鸬鹚留下的残渣剩饭为食。因此,必须要在觅食上花费更多心思的棕头鸥才会食用人类投喂的食物。
李来兴说,任何鸟类学家都会坚决反对对棕头鸥的投喂行为。如果一直人为去干扰棕头鸥,就会让它对人类有了依赖性,这种人类取悦自身的行为最终一定会让棕头鸥的习性、迁徙能力逐步退化,从野生鸟类变成依赖投喂者,最终,离开人类,慢慢丧失自己找寻食物的能力。而且人类向野生鸟类投喂过程中,也可能会将自身的病原体传给野生鸟类。
其实,青海湖畔的棕头鸥这么不怕人,是因为自古以来,在青海湖它们一直和人类和谐相处有关,在记忆中,没有过人类伤害它们的印象,所以才会这么相信。这种信任,是经历了多年才累积下来的。
鸟为食亡的棕头鸥只能看到眼前,而为了享受鸟类片刻亲昵而割裂野生鸟类生活习性的人们也似乎不愿意去想将来。尊重天然习性,不去投喂野生鸟类,也许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鱼鸥:四大夏候鸟中的好斗分子
青海湖的四大夏候鸟并不是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鱼鸥算是四大鸟类中的捣蛋分子。鱼鸥身体较大,即使青海湖的湟鱼再多,有时候也很难满足它的胃口,于是,它就将目光盯在邻居身上——偷蛋。斑头雁,鸬鹚稍不注意,自己正在孵化的蛋就会变成鱼鸥的盘中餐。
除了偷蛋外,为了抢夺筑巢地,鱼鸥还经常与斑头雁因为争“地盘”发生小规模“械斗”事件,在众多观鸟爱好者拍下的图像中,也不难看到互相争吵甚至打架的画面。
来源:青海新闻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西北高原所网站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