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召开
8月14日-20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办的“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在高原古城西宁拉开帷幕。本次大会旨在通过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讨,探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达到保护和发展并举、以保护促进发展、以发展强化保护的良性生态经济建设的目标。围绕当前全球变化和人为活动干扰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等科学中的难点、热点以及大家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19日的开幕式上,秦大河院士,孙鸿烈院士,李小文院土,任继周院士,郑度院士,中科院资环局傅伯杰局长,中科院兰州分院王学定书记以及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津成,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彭生,青海省副省长马培华,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刘光中应邀出席大会。来自省内外10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青海省各部门的负责人与新闻记者等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李津成副省长致开幕词。他说,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同时又是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其独特的生态战略地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干暖化和人类活动加剧,使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明确要求青海省人民政府作为执行的责任主体,要精心组织规划的实施工作,实现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该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农牧民达到小康生活的目标。因此,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和支持,更需要各领域、各学科专家学者的研究做基础。我们热诚期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加强政府与科研部门、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
孙鸿烈院士、傅伯杰局长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上做重要讲话。秦大河院士、李小文院士、任继周院士、赵新全研究员、丁永建研究员、王堃教授、蒋志刚研究员、龙瑞军教授、严网林教授等分别就“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服务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遥感大有可为”、“三江源草地的碳库效应”、“放牧与气候变化的生态效应及其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集约化生态畜牧业模式探讨”、“江河源区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青海三江源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野生动物的空间需求与保护”、“江河源区域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更新库、土壤微生物库与土壤环境特征”、“三江源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对策”、“近600a江河源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变分析”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20日,大会分别就全球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湿地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进行了分组报告和讨论。与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论述了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及其有效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对策;更多的长期从事相关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专家以及从事社会人文政策研究的专家的报告,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视角,多层面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大会共收到全球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湿地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领域的论文(摘要)103篇。
马培华副省长在大会闭幕式上说: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日益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我们将认真研究和吸取专家学者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成果能积极推动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也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关注和支持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为三江源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次会议主题明确、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媒体关注、与会代表人数多层次高、会议形式为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报告交流相给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