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海都市报】濒危物种马麝林麝人工养殖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2-02-15 所办公室

  本报讯(西海全媒体记者 赵俊杰)我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和马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张同作研究员团队攻克马麝、林麝人工饲养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为这两种物种的种群资源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林麝和马麝属全球濒危物种。为减少野外麝科动物被捕杀,可持续利用天然麝香资源,进而促进野生麝有效保护和种群恢复,我国相继开展了林麝、马麝等麝科动物的人工饲养和繁殖研究。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养殖数量逐年上升,研究人员发现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肠道疾病,成为麝科动物人工养殖规模扩大的重要制约因素。

  张同作介绍,为深入研究季节变化对麝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针对在不同季节采集到的352份圈养林麝和马麝粪便样品,利用16SrRNA 基因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比较分析季节变化对圈养林麝和马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影响圈养林麝和马麝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冷季时期林麝和马麝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高于暖季。

  研究分析表明,林麝和马麝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和主要代谢功能也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林麝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功能在冷季较高,而马麝代谢功能则表现相反。同时,圈养林麝和马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和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并有效促进食物的消化代谢。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中科院-青海省人民政府三江源国家公园联合研究专项的支持,研究结果在人工圈养麝科动物营养及代谢水平和健康状况评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来源:西海都市报20220215(第A2版)

【西海都市报】濒危物种马麝林麝人工养殖取得重大突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