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保护雪豹及其生态系统刻不容缓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0日 08版)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画面。图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提供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画面。图由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光明图片
扫描二维码 观看雪豹视频
雪豹,位于高山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因其常在亚洲腹地的高山雪线附近活动,善于攀岩,行踪隐秘,被誉为“雪山上的精灵”。全球雪豹潜在栖息地面积约302万平方公里,横跨中亚和南亚地区的12个国家。保护雪豹及其栖息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高山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基于新的雪豹种群调查数据,将雪豹从濒危类别“降级”为易危类别。该调整一度引发热议:这是否意味着雪豹种群状况已经改善,不需要特别保护了呢?
记者日前在广东深圳召开的国际雪豹保护大会上获悉,由于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影响、盗猎和非法贸易等因素的威胁,雪豹保护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保护雪豹及其生态系统,加强国际合作,刻不容缓。
1、“高冷”物种成为大众“明星”
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打开世界地图不难发现,雪豹潜在栖息地与亚洲多条大河发源地高度重合。“保护雪豹这一高山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关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数十亿人口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沙尔玛说。
从守护北京奥运安全的武警“雪豹突击队”受到军迷追捧,到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火爆银屏,雪豹这一曾经的“高山隐士”已悄然融入人类社会生活。
“智能手机和相机的普及也使得诸如‘城镇周边出现雪豹’‘牧民救助受伤雪豹’等新闻变得不足为奇。”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连新明说。
除了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传播推广,雪豹走进公众视野,同样离不开科研团队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努力。
21世纪初,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最早在新疆、青海等地开展了雪豹调查。此后,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团队也在多个自然保护区启动了雪豹调查、研究和保护项目。
“红外相机陷阱、DNA分析和GPS定位,是目前雪豹研究的常用方法。”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吕植说。根据红外相机观测结果估算,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超过1000只雪豹;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188至350只雪豹……各分布区本底数据的不断完善,使得雪豹种群的样貌清晰起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报告显示,中国雪豹种群数量约为2000~2500只,潜在栖息地面积约182万平方公里,分布区面积和数量均列全球第一。
“加之近年来国家层面的诸多保护举措,雪豹从‘冷门’物种变成了‘热门’物种。”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教授时坤说。
2、保护雪豹,刻不容缓
“在中国,雪豹依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20世纪90年代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至今,仍处于‘濒危’状态。”对于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降级”一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任蒋志刚如是回应。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看来,如果不能证明雪豹种群在过去的10年间极度下降,便可视为不再濒危了。”对于国际评级调整的原因,时坤给出解释,“尽管被归为‘易危’,但雪豹仍然属于濒临灭绝风险的物种。中国拥有最广阔的雪豹栖息地,如果轻易降低保护等级,将对雪豹生存产生较大影响。”时坤补充道。
与此同时,诸多因素为雪豹生存拉响了“红色警报”。“由于气候变暖,雪线和林线上移,雪豹面临栖息地缩小和破碎化的危机。随之而来的放牧、基础建设等人类活动又加剧干扰了雪豹的生存环境。”连新明告诉记者。
人类活动同样挤占了岩羊等雪豹主要捕猎对象的生存空间。据吕植介绍,在某些地区,家畜生物量已经数倍于野生动物。“一旦遭遇‘粮食危机’,雪豹就可能选择攻击家畜,引发人类的报复性猎杀。”连新明说。
非法盗猎是雪豹生存的另一潜在威胁。今年3月份,青海格尔木森林公安局破获一起盗杀雪豹案,缴获两具雪豹尸体,引发社会关注和担忧。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绝大多数雪豹分布区地处高原山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百姓尚未摆脱贫困,当地政府普遍存在保护资金短缺和保护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为雪豹保护埋下了隐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春良说。
3、与时间赛跑的雪豹保护实践
自2013年《比什凯克宣言》签署和《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加强雪豹保护已成为各雪豹分布国共同的责任。
“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截至2020年,确保雪豹分布的20个区域得到有效保护。2015年,经12个雪豹分布国政府、NGO和科学家举荐,最终确定了全球优先保护的23个雪豹栖息地景观列入这一计划,其中包括中国的盐池湾、托木尔峰和塔什库尔干3个自然保护区。
李春良介绍,近年来,我国制订了《中国雪豹保护行动计划》,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监测和基础研究,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健全多种形式的保护管理体系,开展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加强执法机构能力建设,国家层面建立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开展多层面国际合作。从2017年起,中国在已建的26个雪豹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从更大空间尺度上对雪豹等野生动物栖息地采取严格保护措施。
“目前正在试点建设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为雪豹等野生动物提供了约20万平方公里的严格保护空间,将对雪豹种群遗传交流、种群发展和栖息地改善起到关键性作用。”李春良说。
近日召开的国际雪豹保护大会研究通过了《国际雪豹保护深圳共识》。来自中国、印度、尼泊尔等雪豹分布国的政府和专家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明确表示,将从加强人员沟通交流、加深对雪豹和其他野生动物相关的盗猎及非法贸易的认识、拓展筹资渠道、充分研发应用人工智能及遥感和遗传学方法等高新技术、支持开展社区保护项目等7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守护“雪山之王”的生存家园。
“雪豹不仅是山地生态系统的明星,也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时坤说。在他看来,雪豹保护工作的理想状态,“不仅确保雪豹及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健康完整,还能让当地人获益,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报记者 徐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