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海日报】让白刺果与产业精准扶贫结缘

发布时间:2018-02-07 所办公室

  本报记者 孙海玲

  平坦、辽阔、干旱、苍凉、寂静、荒芜,这就是柴达木盆地给人的直接感受。

  李学华将战略的眼光投向了这里,并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物种——青海白刺果。

  “一直在探索柴达木农牧区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的方式和途径,希望为当地找到一条生态改良、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相结合的脱贫致富之路。”2017年8月,青海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华又一次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柯鲁柯镇克鲁诺尔村,他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

  指着家门口一望无际的野生白刺林,村支部书记田克斯达拉对到访的企业家们遗憾地说:“今年我们村的4700公顷野生白刺又要喂羊了,剩下的只能被风吹掉当肥料了。”

  “别着急,我们西宁的工厂马上就要建成投产了,产业精准扶贫的道路正在打通。” 李学华握着田克斯达拉书记的手说。

  一枚柴达木盆地的小小白刺果,吸引了来自西宁、西安和北京的企业家,并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由此演绎出一幕青海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健康养老相结合的多幕话剧。

  故事还要追溯到2007年。当时,李学华已经是青海有名的烟酒行业的大老板。一次偶然机会,李学华结识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索有瑞教授,当时他正在和学生们编写一本专著《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索教授兴致勃勃地向李学华讲起了白刺的神奇故事。

  在柴达木盆地南北宽30公里,东西长约400公里范围的戈壁滩、盐碱地和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珍稀灌丛植物唐古特白刺,是柴达木盆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的先锋植物。

  索教授告诉李学华,白刺不仅能够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野生浆果,拥有独特的开发价值。“更重要的是,一旦白刺被人们重视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起到保健和延年益寿作用,还可以让野生白刺生长区域的农牧民加快脱贫致富。他们可以通过保护白刺林,采摘白刺果,人工种植白刺树等途径获得更稳定的收入……”

  回到西宁以后,李学华放下了自己手头上所有的生意,开始全面着手与白刺开发有关的事宜。他与索有瑞教授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一同探讨的还有健康产业一些资深的企业家,他们也坚信白刺产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2017年,青海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工厂基本建成,已经具备了年加工2万吨白刺果的生产能力,作为一家大健康产业的领军企业,怎样参与精准扶贫呢?

  白刺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凝聚社会共识,集中优势资源。作为健康养老产业的领军者,中慈长寿工程管理集团清楚地看到了白刺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立即决定参与白刺产业的深度开发。

  如何将白刺这一高原特色珍稀资源通过产业产品创新和金融杠杆实现产业化,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再由康健公司与当地分散型的合作社、农户签订白刺种植养护协议,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运营,让小小的白刺果从小舞台走到大市场,是中慈集团和青海康健公司最重要的合作方向。

  双方一致认为,白刺产业可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帮助农户实现自主脱贫、主动脱贫,可以把原来的“输血”扶贫升级到“造血”乃至“活血”致富。必须下一番“绣花”功夫,把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结合起来,让深度贫困的边远地区与外部的大市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长远的产品输出和财富回流,才能带动贫困地区实现产业精准脱贫,永久脱贫,长期稳定富裕。

  开发白刺产业,助力青海扶贫攻坚对康健公司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机会,更是大展身手,谋求更大发展的舞台。据悉,中慈集团将在未来3年内通过加盟连锁方式建设1万家白刺主题生活馆,为2000万消费人群提供高端营养体验,为青海省最后30万贫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来源:青海日报

201802075_让白刺果与 产业精准扶贫结缘.pdf
  • 【新华社】青海奖励有重大贡献科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