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填补国际藏药研究基地空白
中新社西宁6月28日电 (郭雪媛) “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要建成一个可供藏医药系统研究及现代化改造的技术平台,为藏医药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藏药理论的发展提供支撑,这将填补国内乃至国际藏药研究基地的空缺。”28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陶燕铎说。
史料记载,藏医药学的发展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目前已知藏药资源种类有2436种,其中药用植物有2172种,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所产藏药资源占总资源的70%以上。
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4月26日,实验室依托青藏高原丰富的藏药植物资源优势,开展藏药资源的基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藏药资源物质基础研究、藏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以及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药研发。
2013年,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繁育与植被恢复”研究,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探索出新措施,同时探讨了栽培药材替代野生药材的可能性,为从根本上解决高原特色濒危药用植物资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此外,“藏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研究”研究藏药重金属安全性评价:以藏药“佐太”为代表的重金属类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药理毒理学研究,阐明藏药中重金属存在的科学内涵,揭示千年炼丹术之谜,构建原创性的传统民族药物重金属安全性与药效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体系。该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提高藏药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丁文军认为,药物创制是一条很长的路,需要一个规范的藏药技术体系,对藏药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局研究员刘杰表示,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处于刚起步阶段,需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藏药还处于经验阶段,我们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发展前景固然是好的,但任重道远”。
“藏药的历史、理论体系、典籍都是中国民族医药学的宝库,藏药是仅次于汉药规模的第二大医药,藏药不仅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我们不能把民族药只作为资源开发,要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宝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