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高所在中国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的研究上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13-02-25 科技处

草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我国草地约有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基础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我国大部分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严重影响了牧区、半牧区的经济发展和全国的生态安全。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是评价草地资源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对此二者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发展草地畜牧业。近年来,国务院和各地方政府均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科学发展草地畜牧业、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系统地研究中国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的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实现草地的永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近日,我所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贺金生研究员带领的“高寒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组通过对中国两大主要牧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青藏高原)草地进行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对中国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的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报道。他们发现,相比内蒙古地区,青藏高原的草地具有更高的产草量,同时表现出高粗蛋白、高无氮浸出物、低粗纤维、低粗脂肪的特点,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草地牧草品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被类型差异所导致的,同时也受到土壤因子的作用。此外,他们还发现在产草量和牧草品质之间存在着“权衡”关系,即产草量越高的草地,其牧草品质往往越差,营养价值更低。

上世纪80年代全国进行了草地资源普查。这次对我国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大范围的研究,有望对当代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目前,该成果已经正式发表在《科学通报》上(2013, 58: 226-239)。

石岳, 马殷雷, 马文红, 梁存柱, 赵新全, 方精云, 贺金生,2013. 中国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 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通报, 2013, 58: 226-239

Shi Y, Ma YL, Ma WH, Liang CZ, Zhao XQ, Fang JY, He J-S.  2012. Large scale patterns of forage yield and quality across Chinese grassland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doi: 10.1007/s11434-012-5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