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草场网围栏建设可否因地制宜
吴玉虎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于2002年9月在澜沧江源区进行了一次涉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考察活动,沿途的所见所闻使我们对于近年来在当地普遍推行的天然草场网围栏建设的利弊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澜沧江源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藏原羚、藏羚羊、藏野驴和白唇鹿等大型野生动物的集中分布区之一。但是,在50多天的考察途中,我们始终没有看见过这类大型野生动物的身影。因为在这样地广人稀的高原上,原本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理应随处都有藏原羚、白唇鹿、藏野驴、藏羚羊等青藏高原特有种类的出现,但却就是没有。通过调查访问,我们逐渐了解并认识到,这主要是近些年来人为活动影响的结果。除了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地盘的扩展,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逐年缩小,盗猎现象的存在等,其中还同越来越多的网围栏的层层拦截、层层设障不无关系。
网围拦是为了适应政府关于牧业生产承包到户的政策推行以后,为保护每家每户牧民的利益,而用铁丝网圈围起标志着各户利用范围的草场,以防邻里牛羊进入采食的一种隔离措施。在取得管理效益而又暂时减少草山纠纷的同时,却为野生动物的觅食、寻偶、产子、育幼、迁徙,甚至逃避食肉动物的追捕等正常的活动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它使得许多以快速奔跑为逃避天敌的唯一法宝的大型野生食草动物,每每因无路可逃而被狼等天敌轻而易举地捕获;或因慌不择路,或因来不及躲避而直接撞伤甚至撞死在铁丝网前,所以网围栏已经成为野生食草动物致命的障碍。在江河源区的牧民就有人就亲眼见到过藏原羚挂在网围拦上死去的情形。
不仅在江河源区,并且在青海省的青海湖周围等地区,由于网围栏的大量使用,原本就因栖息地范围很小而频临灭绝的国家一类特有保护动物普氏原羚更因此而又丧失了多数的栖息地,更缩小了活动范围。并且据说也出现了屡遭狼害的例子和死伤于网围栏前的情况,致使这种濒危程度甚至比大熊猫还高的普氏原羚的现存数量更加令人堪忧。且不说由此而带来的居群减少将使普氏原羚的部分遗传基因丢失,而使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降低,仅就现存的数百只普氏原羚的正常生存恐怕已难保证。
这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实际生存能力下降,而食肉动物获取食物相对容易和机会增加的情况,使得后者对前者因人为隔离栖息地而形成的居群的各个击破式的灭绝性围捕成为可能,并且成功的机率加大,破坏了自然界生物链的正常运行,并进而促成食草动物数量的急剧减少和食肉动物,特别是狼的数量的快速增加,最终将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早些年在当地已经很少见到的狼甚至狼群,现在对家畜甚至人的生命越来越构成了威胁。这种现象造成的狼害在当地已经成为人人头疼的事。至于许多地方的网围拦所造成的阻碍交通、影响游牧、扫兴旅游、破坏自然景观的整体美等其他弊病都已在其次了。但愿这类草场上的网围栏能够早日拆除,早日还回野生动物自由驰骋的栖息地,还回江河源区自然景观的整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