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两项成果喜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月18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在青海会议中心隆重召开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获得2012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合作奖的科研成果和完成人进行了表彰。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郝鹏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郝鹏代表省委、省政府做了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徐福顺主持会议。
西北高原所主持完成的“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开发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和参加完成的“青海三江源区表生环境变化与生态恢复治理模式研究及应用”项目(西高所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开发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第一完成人索有瑞研究员
“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开发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由西北高原所和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合作完成。该成果在利用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和通过开发达到生态保护方面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成果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对青海生态经济林沙棘、白刺、枸杞及黑果枸杞资源分布、资源量、可利用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规模化开发的条件;对浆果的化学、营养及生理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明确了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价值;对浆果果实的9种功能采用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产品开发方向,为浆果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2)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浆果植物品种选育、种苗快繁、造林试验、造林技术推广、造林技术规程,为生态治理及生产原料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用技术。
(3)工艺技术开发:重点对浆果的共性关键技术如果实的采集技术;果汁分离技术;果汁的低温浓缩技术;果汁降铅、降酸技术;果粉的喷雾干燥技术;籽油超临界萃取技术;以及浆果黄酮、生物碱、多糖、原花青素、色素、蛋白等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解决了规模化利用的技术难题,为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4)高技术产品研制:以市场前景好、规模化利用浆果资源为原则,采用现代药品、保健食品、特色食品及中间体研究方法开展了“果汁系列产品”、“果粉系列产品”、“籽油系列产品”、“生物活性中间体提取物”、“保健食品系列”、“化妆品类”等七大系列60余个产品的研制。
(5)技术集成与转化:将50项专利技术与43项省级研究成果按浆果各部位利用特点进行技术集成,搭建经济合理的产业链,将所有技术与成果实现了转化。
(6)产业化的全方位推进:为了实现资源开发促进生态保护的目标,通过成果集成转化全面推进浆果产业化,先后与9家企业合作。培育2家浆果龙头企业和3家重点企业。争取了国家多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了规模化利用青海浆果资源的产业链。
本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近三年4家主要企业新增产值10.03亿元;新增利税1.89亿元;新增外汇5370万美元。该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科技进步:累计投入研发与产业化资金3.658亿元,其中企业投入产业化资金2.691亿元,推动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利用的科技进步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与新增浆果资源56万亩;推动了青海生态经济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加了农牧民收入:项目累计约10万户,近23万农牧民参与浆果采集,平均人收入1600元,当地农牧民累计收入3.68亿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产业链,引领和促进了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
“青海三江源区表生环境变化与生态恢复治理模式研究及应用”第二完成人周国英副研究员
“青海三江源区表生环境变化与生态恢复治理模式研究及应用”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完成。本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
(1)系统揭示了三江源区近40年(1967-2008)高寒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与演替模式;研发出“综合生态指数”判识方法和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力定量评价模型,明确了三江源区不同区域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作用强度及其空间差异性;提出了区域高寒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格局演变模拟模型。
(2)首次从气候-植被-冻土水热耦合过程与动力学机理角度,系统阐明了区域生态系统演化的水循环与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规律,明确了生态变化的土壤水循环差异性响应规律,并研发了高寒草地植被-冻土间的水热耦合传输模式;通过明晰冻土流域特殊的产汇流机制,研发了冻土草地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FGW。
(3)阐明了冷生土壤环境与草地植被协同演化的关系、进程与空间分异规律;首次系统辨识了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的碳排放通量及其对草地植被退化和气候变暖的差异性响应规律,明确了气候变化下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变化趋势。
(4)开创性地提出和阐明了三江源区渐进型和突变型草地退化模式与生态功能变化特征;对不同退化高寒草地类型恢复潜力与能力实现了定量评估;提出了不同成因类型与阶段退化草地适宜的恢复重建模式与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应用推广。
应用推广情况:①有关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演化理论与适宜的恢复重建模式和技术体系等成果,在三江源地区草地恢复治理、管护以及保护区建设规划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②有关源区生态水文学和水循环变化的成果,国际著名的Nature杂志给予全面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先后被黄河上游局、长江流域水文局以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等部门广泛应用,成为流域水文预测报、水资源利用规划与设计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重要的科学依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③项目共发表论文学术论著123篇(部),其中SCI收录40篇,EI收录20篇,CSCD收录61篇,出版专著2部。成果被SCI检索论文引用将近350次,国内科技文献CNKI引用超过15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