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陈宜瑜副院长考察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3-07-30 

陈宜瑜副院长在结束了青藏高原研究所选址、从拉萨出发、乘汽车沿青藏铁路一路视察青藏铁路工程进展情况之后,2003年7月23日上午,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视察工作。

  陈院长首先参观了西高所的园区建设情况,看到经过改造后的园区,尤其是西高所自筹资金建立的社区体育活动中心,陈院长非常高兴,肯定了西高所在园区建设中的成绩,并对所领导提出的下一步园区建设构想给予了指导。随后,陈院长又参观了西高所借助知识创新工程新建的生物进化与适应开放实验室。

  之后陈院长同西高所的中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了座谈。就西高所和海北站的未来学科发展、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重大项目的争取、民族医药学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陈宜瑜院长说:这次是陪着路院长到拉萨去谈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的全面合作及青藏高原研究所选址;了解青藏铁路建设情况;盐湖所换届工作,到了西宁,我说西高所我一定要来看一下。

  西高所我来了不少次了,去年还来过,说明对西部研究所还是比较关心的。这次来,我的感觉是西高所比东部一些所发展速度快多了,你们在这里可能感觉不出来,现在来看,西高所借助知识创新工程、西部大开发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为我们研究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西高所从建所开始,我记得当年我说过一句话,是一个接待站,就是人家到你们这,你们接待一下,人家把资料、数据带走了,回去发表文章,基本上成了一个接待站性质的高原研究基地。过去你们长时间存在这个问题,从今天来看,这种状况好多了,面貌开始逐步在改变了,我感觉,照现在这个发展势头,再过2、3年,你们就能彻底改变这个情况,海北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海北站过去也是一个接待站,有个科学家当年发表了很多文章,最后成了院士,不都是在海北站做的工作嘛,现在海北站就不一样了,正在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站了,研究高原生态系统的都知道了,名声慢慢也出来了,就不会想过去那样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一到西高所就是凄凄切切惨惨的感觉,现在不一样了,信心是第一位的,你们紧紧抓住了西部大开发及知识创新工程这些机遇,但还必须承认差距,现在来看,差距还不小,总的来说,你们订的方向,生物进化与适应、高原生态学研究、藏医药现代化等,我想这些都是国际前沿比较重要的领域,如果结合国民经济需求、国家需求,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再结合院里提出的三大战略,后面的路就相对好走。我很同意赵新全所长报告的题目:“扬长避短、外联内合”,这八个字执行的好,我们很快就起来了,确实要扬长避短,我们不能什么都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一段时间,我们为了生存,什么都做,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就要突出我们的区域特色,在高原地区、在青藏高原,做好青藏高原的工作,其他的我们要压掉一部分,集中做好青藏高原的工作。

  藏药工作方面,什么叫藏药?什么叫藏医药?我们的切入点在什么地方?我们是直接切入产业化还是要在科学层面上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这可能是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短期来看,产业化可能会产生一些效益,我的观点,你们考虑一下,还是要做一些前瞻性的工作,必须对藏医药进行深入的科学问题的探讨,我们把藏医药的科学内涵拿出来,才有可能更好的促进藏医药的发展,你们有很好的优势,但更多的优势是要建立在科学内涵研究和领会的基础上,现在你们做的还是大家知道的一些传统的东西,只不过你们比较细致,但并没有更深的东西。真正做藏医药研究工作,哪怕我们少做一些,真正拿出点东西,到那个时候,就没有人能跟我们竞争了,权威就出在这个方面。对科学院的单位,一定要强调科学,按照科学规律来办事,我很希望西高所的藏医药研究成为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强项。要想成为强项,就要求我们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要有更好的科学研究的基础来支撑。不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另外陈宜瑜院长就青藏高原研究所成立对西高所的创新目标是否有一定重合,做了相关解释,特别强调,青藏所的建立,不代表科学院对青藏高原研究的整体,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大面积的青藏高原研究,各所仍按过去的模式,认真的去做。

  就有些同志提出创新评价体系能否对西部倾斜的问题,陈院长说:创新评价体系不可能针对西部另外制订一套,科学标准、科学评价体系只有一个,科学院作为一个整体,标准只能有一个。鼓励西高所宁可做高标准中的落后,也不要做低标准中的先进。否则的话,只能害自己,哪怕当一段时间的尾巴,也可以当作鞭策,促使我们往前走,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