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与主治
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肝炎,胆囊炎,肾盂肾炎,目赤肿痛,小儿腹泻,疮疖肿毒。藏药志记载该药材功效为全草入药,镇咳止痛。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5-40cm。茎单生,直立或斜升,近圆形,在基部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3-5对,匙形,长0.4-3cm,宽2-9mm,先端圆形,边缘具乳突,微粗糙,基部狭缩成柄,叶脉1-3条,不甚明显,叶柄扁平,长达6mm;茎生叶1-4对,无柄,矩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0.5-5.5cm,宽2-14mm,先端钝,边缘具乳突,微粗糙,基部钝,离生。花单生茎及分枝顶端;花梗直立,长1.5-20cm,果期略伸长;花萼筒形,长为花冠之半,长1-3.5cm,裂片近等长,外对狭三角形,长5-12mm,内对卵形,长4-10mm,全部裂片先端急尖,有白色膜质边缘,背面中脉明显,并向萼筒下延成翅;花冠蓝色,或下部黄白色,上部蓝色,宽筒形,长1.6-6.5cm,裂片宽矩圆形,长1.2-1.7cm,先端圆形,有微齿,下部两侧边缘有细条裂齿;腺体近球形,下垂;花丝线形,长1-1.5cm,花药黄色,矩圆形,长2-3mm;子房具柄,线状椭圆形,长2-3.5cm,花柱长3-4mm。蒴果具长柄,椭圆形,与花冠等长或超出;种子黑褐色,矩圆形至近圆形,直径0.8-1mm。花果期7-10月。
分布
产青海(河南、泽库、同仁、久治、班玛,玛沁、玛多、曲麻莱、杂多、称多、囊谦、玉树、门源、祁连、海晏、刚察、互助、民和、乐都、循化、化隆、湟中、湟源、大通、贵德、红和、兴海、天峻、乌兰)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生于河滩、山坡草地、林下,海拔1180-4900m。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也有分布。
附注
《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肝利胆,除湿热。主治结膜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盂肾炎。”《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甘肃中草药手册》:“主治热病发斑,痈疮肿痛。”《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消炎愈创。治流行性感冒及胆病引起之发烧。”《中国民族药志》:“清肺腑之热,用于肺炎,肝炎(纳西族)清瘟热,利胆,止泻。用于流行性感冒,感冒发烧,肝胆病引起的发烧,肝炎,小儿肠炎腹泻(藏族)。” {引述自中国藏药资源特色物种图鉴:第三卷.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P144} {青海黄南药用植物.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21.P273} {青海植物名录.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P222} {藏药志.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P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