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考一线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多样的大型真菌

发布时间:2024-04-08 

大型真菌是那些肉眼可见、体积较大的一类真菌。我国古代先民对大型真菌就有朴素的认识,早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对蘑菇等大型真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他提到了许多种类的蘑菇,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描述。我国古代种植蘑菇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元代,那时在南方一些地方就开始采用段木栽培香菇。明代李时珍也记载了种植蘑菇的过程,《本草纲目·菜三·蘑菰蕈》云:“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埋桑、楮诸木于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采之。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宋代以后,蘑菇的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并开始普及推广。

大型真菌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大型真菌属于外生菌根真菌,这一类真菌能够和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形成共生体,在从植物吸收光合作用产物的同时也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另一类大型真菌为腐生真菌,是指那些以有机物(例如植物枯枝落叶)为食的大型真菌,这些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帮助分解死亡的有机物,促进物质的循环和再生。还有一类是寄生真菌,比如虫生真菌是在昆虫体表、体内或两者间生长繁殖的真菌。这些真菌与昆虫之间存在着共生、寄生的关系,从而影响昆虫的健康和分布。虫生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昆虫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虫生真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虫生真菌可以作为生物防治剂,用来控制农业、林业等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虫生真菌也可以作为药物来治疗一些疾病。例如,一些虫生真菌能够产生具有抗菌、抗肿瘤等作用的代谢产物,为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人们最为熟知的虫生真菌恐怕就要数冬虫夏草了。

一部分大型真菌有食药用功能,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由于目前人们对于青藏高原大型真菌种类和分布认识十分有限,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该区域范围内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系统、全面地调查,为今后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利用,减少食用有毒大型真菌中毒现象有着深远的意义。

祁连山国家公园多样的植被类型为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打下了基础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园区植被类型丰富(有山地草原、温带灌丛、山地森林、亚高山灌丛、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等类型)、植物种类超过500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丰富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种为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不同于其他区域,大型真菌不仅分布于森林中,在草原和高寒草甸上也分布着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无论是在森林还是草甸上,每当俯身惊鸿一瞥,这些大型真菌总能惊艳到你,并由衷地使你感叹:它们不愧是“高原精灵”。祁连山国家公园大型真菌多样性的分布呈现从东部至西部,沿着森林-草甸-荒漠梯度逐渐降低的分布模式,园区内共有大型真菌230余种,其中包括数量可观的可食、药用大型真菌,另外虽然有毒的大型真菌不能直接食用,但其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食用大型真菌

在中国古代蘑菇一直被视为一种美食,在仰韶文化时期(距今6000—7000年)就有我们的先民食用蘑菇的证据。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可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是子囊菌和担子菌。在草甸上主要分布着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四孢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等,而在森林中被当地居民广泛食用的大型真菌主要是中华丝膜菌(Cortinarius sinensis)、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珊瑚菌(多种蘑菇的总称)等。

广泛分布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草甸上的黄绿卷毛菇

黄绿卷毛菇(F. luteovirens)广泛地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4300 m(集中分布于3200-3800 m)的草甸之上。它的子实体多呈扁半球形(像灯泡一般)至平展,并呈现金黄至硫黄色,菌盖表面覆盖着纤毛状鳞片,而菌柄呈白色。由于其色泽金黄饱满,在民间大家亲切地称其为“黄蘑菇”。这种蘑菇可以食用且味道鲜美,同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其他微量元素。同时,黄绿卷毛菇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高原藏族同胞主要的维生素来源和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目前为止还不能人工培育,野生子实体是人们餐桌上的唯一来源,每年7-9月草甸上便布满了采摘其子实体的人们。

黄绿卷毛菇形成的蘑菇圈及子实体贸易

黄绿卷毛菇在草甸上多呈蘑菇圈状分布,形成肉眼可见的促生圈。蘑菇圈在西方被称为仙女环(fairy ring),那是因为它被认为具有可以使人梦想成真的神奇魔力。所以下一次遇到黄绿卷毛菇的蘑菇圈的时候可别忘了许愿。据调查该菌蘑菇圈的外扩速度大约为35cm/年,因此图片中的蘑菇圈已经生长了超过45年了。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蘑菇的孢子散布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散布在距离子实体10m以内的范围内),但对于黄绿卷毛菇的研究发现,该菌孢子在青藏高原大范围传播现象的存在,这一反常的现象极有可能是人们对该菌子实体长距离的贩卖运输过程造成的,看来伟大的吃货不光能够消灭物种,还能够间接影响物种的生殖方式和能力啊!

四孢蘑菇子实体及蘑菇圈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草甸上分布的另外一种可食药用(具有健脾开胃,平肝提神的功效)、有经济利用价值的大型真菌是四孢蘑菇(A. campestris)。这种蘑菇通体白色、菌褶初期粉色,在草甸上很有辨识度。因此,园区内居民常称其为“白蘑菇”,同时他也能够形成蘑菇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另外这种蘑菇已经能够进行人工栽培,因此园区内分布的四孢蘑菇是潜在的重要种质资源。


粉紫香蘑子实体

粉紫香蘑(L. personata)分布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群内的草甸上,由于其菌柄上有紫色鳞片当地居民形象地称其为“青腿菇”,这种蘑菇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质的食用大型真菌。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居民普遍采食的中华丝膜菌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范围内还有一种被广泛食用的大型真菌——中华丝膜菌,这种大型真菌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紫色丝膜菌(Cortinarius purpurascens),直到2020年才拥有了自己真正的名字。中华丝膜菌表面光滑呈红褐色,当地人都称它为“紫蘑菇”。

它是我国特有物种分布于海拔2200—3000米的云杉林内,肉厚质美、营养丰富,是一种菌根真菌,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居民有食用的习惯,但现在还不能进行人工培育,因此野生资源价格较高。

贵的食用菌羊肚菌

羊肚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名贵食用菌,它的菌盖呈圆锥形或半球形,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凹陷,看起来就像一个缩小的羊肚。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分布有高羊肚菌(M. elata)这种大型真菌每年只在5-6月份出现在混交林地上,加之味道鲜美因此售价极高(干菌每千克售价超过了2000元),是当地居民重要的创收来源。近年来随着羊肚菌种植在西部地区的兴起,高羊肚菌在羊肚菌产业的发展中是一种潜在的优质菌种。

皱锁瑚菌和紫杉冠瑚菌

冷杉暗锁瑚菌和密枝瑚菌

珊瑚菌主要是部分珊瑚状珊瑚菌科(Clavariaceae)和钉菇科(Gomphales)等真菌的总称,它们在林地上生长,通常具由基部生出多回分枝,整体呈现出珊瑚或树枝的形态,在民间也称为“帚菌”、“扫把菌”。有一部分珊瑚菌可以食用,并且因为质地脆嫩,别具风味,深受人们喜爱。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分布的珊瑚菌主要有皱锁瑚菌(Clavulina rugosa)、紫杉冠瑚菌(Clavicorona taxophila)、冷杉暗锁瑚菌(Phaeoclavulina abietina)、 密枝瑚菌(Ramaria stricta)。

药用大型真菌

大型真菌不光有食用价值,很多大型真菌也具有药用价值。早在2500年前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就有对药用真菌的记载,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药用真菌主要有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大秃马勃(Calvatiae gigantea)、粗皮秃马勃(Calvatia tatrensis)、 木蹄层孔菌(Pyropolyporus fomentarius)等。

                  分布于高寒草甸(海拔4000 m以上)极端环境下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冬虫夏草也广泛分布于辖区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上。由于其生长环境特殊(高寒环境,同时虫草菌必须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采摘困难,因此价格昂贵,是当地农牧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保护好这一物种及其栖息地对于保护国家公园原真性、完整性以及保障居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准备烹饪的大秃马勃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草甸上分布着一种巨大的白色球形蘑菇——大秃马勃(C. gigantea)又名灰包、马粪包,与其他蘑菇相比它的子实体巨大,直径可以达到50 cm左右,幼嫩时表面白色后逐渐变为黄色,随着不断的成熟子实体还会裂开。大秃马勃幼时可以食用、在中药学中因为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它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等疾病,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木蹄层孔菌

木蹄层孔菌(P. fomentarius)生于污立木和腐木上,菌盖呈现出独特的扁平形状,由于形似马蹄而得名。而说到它的药用价值,木蹄层孔菌可是个宝。在一些传统医药中,它被用来治疗咳嗽、哮喘和胃痛等病症。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它的药用价值,例如对治疗肺炎和支气管炎有显著效果。

几种高颜值的大型真菌

冷杉侧耳

裂缘扇菇

白蛋巢

盾盘菌

高卢蜜环菌

荒漠拟帽伞

毛嘴地星

中国胶角耳

相似柄灰包

白黄卷毛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