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考一线

青海省藏野驴野外考察日志(3):与野生动物同行

发布时间:2023-10-07 

  前人曾经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蒙着灰尘的书上寻找,而应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寻找,真正的科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自然。探索自然奥秘,揭示自然规律,就会离真理更进一步。同时,科研并不是为了创造出什么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事实,尤其是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自然,才能发现科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与真理更加接近。一直以来,野外科考都我所期待的,不仅是因为它能直接的观察到大自然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它的那种神秘感和体验感令人神往。

  我们怀着迫切的心情收拾行李准备装车,此次调查分为5个小组,每组负责不同的路线任务,按照以往的仪式,临走前拍照践行,预示本次科考的顺利进行。从所里出发,翻过橡皮山,先去茶卡盐湖附近和哇唔乡,山上的雪还没消,时而银装素裹,时而黄草满地,一路上体验到了冬日的凛冽和初春的料峭。

哇唔乡附近成群的普氏原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的普氏原羚,它们主要分布在青海湖的北线,其他地方只是零零散散的小群。完成南线的调查之后,再次翻越橡皮山,在3817 m的山顶见到了盘旋着的高山兀鹫,估计是发现了腐肉,久久未离去。一路沿着109国道,呈现在眼前的是大片的黑牦牛和布满鼢鼠堆的枯黄草原。两边的山脉连绵起伏,好比盘旋在公路两旁的两条龙,直到天的尽头。

橡皮山顶的高山兀鹫

  靠近沙岛附近,湖边一半雪山一半沙漠的生境还是挺少见的,我印象中的青海湖并没有沙漠。沙岛景区里面的生态恢复工作做的很到位,自从实行禁止人进出的政策以来,生态环境逐渐在恢复,野生动物的数量也在慢慢增加。3月份青海湖还处于冰封的状态,站在湖边,一望无垠的冰面连着雪山,宛若一块巨大的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在山的环抱中。经验告诉我们,野生动物和家养的牲畜总是分开的,只要是看见有家畜,就没有野生动物。在元者村、湖东种羊场、尕海和克图,放牧活动比较频繁,藏野驴调查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加上地形原因和牧民草场的客观因素,只是见到了为数不多的普氏原羚,鸟兽也少的可伶,不知道是因为天气原因还是人类活动太频繁,鸟兽样方几乎都是几条空样线。

沙岛里面的普氏原羚

沙岛附近的生境

  之后我们一组先是去尕布藏的家里安排红外相机的事情,这位淳朴的牧民很喜欢自己拍一些野生动物的视频,和他合作我们可以掌握一些有关野生动物的情况。前几天是收取红外相机,同时要办理去可可西里的手续,这几天算是比较轻松的,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规划后面的事情。在收相机的时候,同行的师兄老师都是顶着寒风和高海拔搜寻,我内心不由得产生了钦佩之情。他们在运筹帷幄大局的同时又以身作则,身为组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份坚守刻在心里,时时督促和反省自己,或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做到如此。

在温泉水库附近收取红外相机

  考虑到要进去无人区,我们又雇了四辆向导车,确保整个车队的安全。从格尔木向南面走,车队同样被分成了五个小组,一路经过不冻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山镇、最后到达青海与西藏的交界唐古拉山,这一路的雪景,真是让人大饱眼福,同时也见到了许多青藏高原的明星物种。那些大动物几乎都在课题组的研究范围之内,仿佛见到它们就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此同时,我们几队人也经历了由于海拔高缺氧和天气太冷身体虚弱的一系列症状,还好我们都坚持了下来,因为在我看来,真正的难关是可可西里。

不冻泉附近的野牦牛

五道梁附近的藏羚羊

沱沱河附近的藏野驴

  3月28日,期待已久的可可西里之行终于拉开了序幕,9辆车,目的地是卓乃湖保护站。单是赶路就要一天,中途休息了四五次,越是到了可可西里里面,我们的行为活动就越显得小心翼翼,生怕某个动作幅度过大,立刻就会感到高反带来的不适。我们准备够了四五天的“粮草”,为的不仅是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而且可可西里一直是神秘的地方,令人着迷,里面的物种样品也要尽可能的采上。在无人区,同行的伙伴就是亲人,所有人的衣食起居都连在一起,虽然每天都会有缺氧和低温带来的不适,但也能深刻感受到相互的关心和问候。在可可西里总共4天,有2天我是留守大本营的,感觉时间一下就慢了下来,既要防着自己高反,也要看好我们带过去的“粮草”,而且还要时刻提防着熊来拜访我们的家,这段经历痛并快乐着。

  出了可可西里,身体仿佛一下就轻了许多,外面的氧气要比里面充足。从五道梁出发,经过曲玛河乡,去曲麻莱的路上拍到了兔狲。在雪中的兔狲乍一看就像是一只猫,镜头拉近,兔狲远远的注视着我们,这些多天来可算是见到了比较新奇的物种。以前出野外的时候就听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说曲麻莱是物种丰富度比较高的地方,果然在第二天的时候又见到了猞猁。我和钟哥是在徐波师兄和李斌师兄拍完之后又一次去找的猞猁,按照钟哥的说法,在曲麻莱这种生境,每见到10只大鵟就有可能出现一只藏狐,每见到10只藏狐就有可能出现猞猁,在这儿的猞猁专吃藏狐和藏原羚,而在天俊地区的猞猁专吃鼠兔和藏狐。为了拍到那只猞猁,我们开车进去了满是雪的山沟里面,爬到山坡上发现了那只拟态的猞猁,终于是苦心人天不负,如愿以偿。

曲麻莱附近的兔狲

曲麻莱附近的猞猁

  每天要走不同的地方,后面我又调整到和宋鹏飞师兄一组。有他带着,任何时间都能知道整个团队的最新消息。每到一处,我们总是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有一次下午就要收工的时候,看见远处山上的一群鹿,虽然按照行程我们应该在天黑之前赶回去,但是好不容易见到了想见的,我们便下去采样。这也让我想起了上次出野外我们俩跑到5公里外去找无人机的场景,虽然身体感觉很累,心里却是很踏实的。

  为期一个月左右的野外科考过的很快,经历过缺氧、寒冷和各种身体不适,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东西。在这个小阶段的成长速度要超过平时,而且与别人的交流也会更近一步。在外面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都要试着自己解决,比如在野外注意好车和人的安全问题、要处理好和司机师傅的关系、要保持计划和行程的一致问题等等。同时,野外科考经历也更容易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有利于我们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撰文:孙国

  摄影:宋鹏飞

  科考队成员:宋鹏飞、李斌、顾海峰、徐波、梁程博、江峰、张婧捷、覃雯、孙国、刘道鑫、闫京艳、张萌

  审订:张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