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植物系列二|山莨菪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三江源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每朵盛开的花都有一个美丽故事,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骄傲,今天我们继续带领大家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神奇的植物世界。
莨菪 [làng dàng],乍一见,是否不知道如何发音?《本草纲目》中言:“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宕,故名”。李时珍记载的是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 L.,而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它的表亲,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两种植物均是茄科草本植物。
山莨菪植株
山莨菪 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
俗名:唐古特莨菪、唐川那保、樟柳、黄花山莨菪
茄科 山莨菪属《中国植物志》 第67(1)卷 (1978)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80厘米,有时达1米,茎无毛或被微柔毛;根粗大,近肉质。叶片纸质或近坚纸质,矩圆形至狭矩圆状卵形,长8-11厘米,宽2.5-4.5厘米,稀长14厘米,宽4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全缘或具1-3对粗齿,具啮蚀状细齿,两面无毛;叶柄长1-3.5厘米,两侧略具翅。花俯垂或有时直立,花梗长2-4厘米,有时生茎上部者长约1.5厘米,茎下部者长达8厘米,常被微柔毛或无毛;花萼钟状或漏斗状钟形,坚纸质,长2.5-4厘米,外面被微柔毛或几无毛,脉劲直,裂片宽三角形,顶端急尖或钝,其中有1-2枚较大且略长;花冠钟状或漏斗状钟形,紫色或暗紫色,长2.5-3.5厘米,内藏或仅檐部露出萼外,花冠筒里面被柔毛,裂片半圆形;雄蕊长为花冠长的1/2左右;雌蕊较雄蕊略长;花盘浅黄色。果实球状或近卵状,直径约2厘米,果萼长约6厘米,肋和网脉明显隆起;果梗长达8厘米,挺直。花期5-6月,果期7-8月。
山莨菪的花
产青海、甘肃、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2800-4200米的山坡、草坡阳处。根供药用,有镇痛作用;本种亦是提取莨菪烷类生物碱的重要资源植物;其地上部分掺入牛饲料中,有催膘作用。
山莨菪
山莨菪和莨菪并非同一种植物,莨菪中药名天仙子,是茄科、天仙子属两年生草本,在中国分布广泛,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皆有分布。而山莨菪是茄科山莨菪属的多年生草本,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物种。
莨菪(天仙子)
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山莨菪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名单中,山莨菪被列为低危(LC)。但在2021年最新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山莨菪已被移出,但目前IUCN依旧保持LC等级。
山莨菪的果实
山莨菪碱是1965年4月从山莨菪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代号为654。其人工合成制品,代号2全称为654-2,山莨菪碱是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为阿托品类生物碱。常用其氢溴酸盐,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易溶,山莨菪碱的扩瞳和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较弱,极少引起中枢兴奋症状。
654-2只是药物的习惯用名,其通用名为:消旋山莨菪碱,有片剂也有针剂
654-2在海外曾一度被视为“中国神药”。上世纪九十年代有赴美工作的中国医生将山莨菪碱带到美国,应用到重度头外伤的治疗,使患者恢复得更好。为保密起见,每次用完的针瓶都会被中国医生收走。“中国神药”的名称一时兴起。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我国青海省有一种名为樟柳神的植物,与中药商陆的俗名樟柳相仿,曾被误作商陆使用,发生了药物中毒的情况。经过鉴定,研究人员发现樟柳神是茄科植物山莨菪。
山莨菪的种子
近年来,屡有山莨菪中毒事件发生。有患者误将山莨菪的根与大黄的根混用造成中毒。中毒时患者极度口渴、咽喉发干? 瞳孔扩大、皮肤干而发红、动作笨拙。老年患者有排尿 困难。重度中毒时有脉速?体温可高达40℃,可有幻 觉、谵语、不安、强直性或阵挛性惊厥,最后出现昏迷、 呼吸浅表,危及生命而死亡。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也请大家不要随意采挖,切勿自行服用,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