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 | 报纸中的西北高原所

旧时光|“报纸中的西北高原所”(二)

发布时间:2020-03-28 

  回顾历史,纪念先贤,开拓视野,启迪后人,传承“牦牛精神”,希望通过展现旧报纸里西北高原所的历史时光,借助珍贵的历史资料、新闻报道,再现我所成立、发展的历史风云,力图在真实的时代背景下,展现西北高原所的发展、传承、求索历程。


  1979年12月25日 人民日报 第四版

青海奖励一批科技成果 

  据新华社西宁十二月二十四日电 青海省人民政府十二月二十日召开大会,对新近评选出来的一百三十六项科技成果,分别颁发了奖状、奖金和证书。

  这批获奖成果,包括农林牧、工交、医药卫生等各个方面。其中不少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纪金春等五位科技人员,与有关单位协作,经过一千多代的弱化驯顺,从过去引起绵羊冬春大量死亡的大肠杆菌中,培育出一种安全、高效的绵羊大肠杆菌弱毒菌苗。使用这种菌苗向羊群进行喷雾预防,免疫期可达半年之久。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印象初等十多位科研人员,不畏艰险,深入人烟稀少的西藏阿里地区,进行了为时三个月的考察,采集动植物标本一万四千多件,发现了四个新属,二十二个新种,写出了十一篇报告,不仅填补了我国这一地区的生物学空白,而且纠正了世界生物学界对这一地区的一些片面看法。青海石油管理局地质研究所完成的两项科研成果,首次提出对柴达木盆地地质构造的新看法,在学术上有很高价值,为开发利用柴达木盆地提出了科学的依据。


  1983年4月6日 人民日报 第三版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农业研究室主任陈集贤,培育出“高原506”春小麦良种,这个优良品种亩产高达1,524斤。图为陈集贤(左二)和农业研究室的同事、社员一起在麦田里选种。(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供稿 


  1983年11月30日 人民日报 第三版

动 物 学 家 夏 武 平 甘 作 人 梯 

  长期以主要精力培养中青年科技人员,和其他同志一起带出了我国第一代高原生物科研人员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夏武平甘当人梯,长期以主要精力从事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工作。他和其他同志一起,带出了我国第一代高原生物研究人员。现在这个200多人的研究所,已有正副研究员9人,相当于助理研究员的有80人。

  夏武平是我国著名动物学家,早在六十年代初,日本就已系统地介绍过他的科研成果。1966年初,他从北京调到高原生物所时,所里从事科研工作的几乎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工作热情高,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由于缺少业务指导,影响了出成果、出人才。于是,他决定放弃个人的大部分科研工作,全力以赴,从细微的组织工作入手,指导培养年轻的科研工作者。

  夏武平特别注意把中青年科技人员带入先进的科学研究领域。他按照各人具体情况,指导中青年科技人员写好论文。有的论文由他出题目,有的由他帮助列出写作提纲,有的由他提供资料。论文写出初稿后,他反复帮助修改。不少中青年科研人员通过写作,锻炼了综合分析能力,发现了过去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或缺点,明确了前进方向,在业务上得到了提高。

  在夏武平等老科学家的帮助和具体指导下,生物所近十年来已编辑出版了17册科学论著、文集和科普读物,在《动物学报》、《植物学报》等40多家刊物上发表了154篇科学论文。在高原动植物分类区系,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利用,动、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虫、鼠害的防治,高原春小麦新品种培育和丰产规律的研究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国内外来所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交换资料的,与日俱增。

 

这 也 是 贡 献 

  出成果,出人才,是党和人民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出优秀的成果,要有优秀的人才。对于优秀的科学家来说,做出成果是贡献;培养出人才,也是贡献,而且是更大的贡献。我们的许多科学家深明这个道理,识大体,顾大局,从繁荣祖国科学事业出发,宁可自己作出某些牺牲,也要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人们把这种精神和风格,概括为“甘作人梯”,是十分恰当的。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许多老科学家在科学的迷宫里探索几十年,经验丰富,指导和带领后起之秀,可谓识途老马。现在的问题是,有关单位的党政领导要作出合理安排,为老科学家创造适当条件,让他们在培养人才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叶伴?

  
 

  附:1984年5月22日夏武平先生赋诗—— 

青海工作廿年有感 

河湟古城二十年,瘦马拉车亦可怜。

纵是不怕高山冷,也应略知湖山寒。

犹如雪莲冷霜傲,又似鸿雁南北迁。

误称人梯堪自笑,人到十八省市间。 

  1983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上称我甘做人梯培养干部。但不知干部已调出生物所者,已分布在全国十八个省市中了。


  西北高原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简称西北高原所)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自建所以来,西北高原所始终以立足青藏高原、发展高原生物学事业为总体目标。研究所定位于高原生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发展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高值生态农牧业学科领域,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满足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同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历史沿革 

  1961年4月1日 成立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 
  1961年11月21日 改名为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1962年10月1日 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971年1月1日 隶属青海省,更名为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1979年7月19日 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策划 | 陈世龙 
编辑 | 王文娟 
整理 | 姜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