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

2024-03-05

12月25日,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青海植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召开。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海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陈世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登武、兰州大学教授冯虎元,省科技厅规划资管处、社会发展科技处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30余人参加。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校共同实施,旨在通过构建青海省植物多样性数据库,揭示青海植物多样性分布式样及其变化趋势,形成青海典型濒危植物种质保存技术与全链条保育体系,通过规模化应用示范,带动实施青海珍稀濒危植物拯救保护工程,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苏海红强调,项目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示范推广多维度、全链条设计,在研发团队实力、专项目标设立、课题设置思路等方面都具有合理性、严谨性。下一步,项目组要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各课题间关联性,严格落实青海省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内部管理制度,按要求邀请省内外行业知名专家成立跟踪专家组,参与项目全流程管理。

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2023年度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公园建设专项

重点项目:青海植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一)专项背景

极端环境中生命的研究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极端生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竞相占有和发掘的重要战略资源。青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大气环境及地貌特征,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孕育了独特的高原植物多样性,有着最丰富的多样化的形态和特殊的适应机制。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变暖现象明显早于我国其他地区及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青海的高寒植物种类正面临着消失和灭绝的威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于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禀赋,深入落实《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围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突破青海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变化规律、高寒植物种质资源保存、青海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加强青海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科学研究,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为全面建立青海特色生态文明体系、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支撑。

(二)研究内容

1.青海植物多样性调查与种质资源保存。对青海植物多样性进行网格全覆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DNA和植物种质,拍摄植物图片,保存青海植物种质资源,揭示植物区系组成与分布特点。建设基于专项网站的青海植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形成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系统。

2.重要植物类群植物多样性时空变化。选取建群种、关键种等重要植物类群,基于现代多重“组学”技术,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选择压力和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探讨群体演化机制,揭示遗传多样性的时空变化,阐明植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机制。结合大数据驱动的研究模式,弄清青海植物多样性时空演化格局及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

3.青海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对青海极小种群与珍稀濒危植物开展种群生态学、繁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等研究,揭示其极小种群的形成与变化机制。

4.青海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制定目标物种核心种质采集与构建技术,遗传完整性与遗传多样性保护评价技术,构建物种扩繁与综合保护技术体系,并开展综合保护技术体系示范。

5.功能性植物资源发掘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筛选青海特色花卉植物、药用植物、牧草资源不少于6种,构建种质资源的最佳栽培方案,建立应用试验区,制定技术规程和应用推广模式。

(三)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

1.技术指标

(1)采集保存植物标本、种质(种子或繁殖体等)和DNA材料不低于800种、20000份及相应的群落、图片和地理分布信息等资料。

(2)构建青海植物资源数据库1个,包括物种信息、地理信息、影像图集、出版物等。

(3)揭示祁连獐牙菜、久治绿绒蒿、辐花等青海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形成与变化机制。

(4)迁地保育红花绿绒蒿、唐古红景天、匙叶甘松、暗紫贝母、马尿泡等7种以上青海特有或主要分布于青海的珍稀濒危植物,形成物种扩繁与综合保护技术体系不少于3套。

(5)选育全缘叶绿绒蒿、麻花艽、冰草等6个以上功能性优良种质或者品系,构建其种质资源最佳栽培方案,形成3套以上技术标准或应用示范模式。

2.生态和社会效益

(1)掌握青海省野生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保护级别等本底数据,为野生植物的资源利用和精准保护提供科学指导,为青海国家公园省建设、为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和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提供科技支撑。

(2)在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创新及利用等研究领域产生原创性科研成果,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提高青海省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为青藏高原(青海)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3.预期成果

(1)青海植物多样性变化科学考察报告,明确青海植物多样性分布规律,阐明青海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青海植物多样性解析沿环境梯度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理。

(2)完成青海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青海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建议稿各1份。

(3)申请专利5-7件,制定技术标准或规范3-5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不少于10篇,出版专著1-2部。

(4)建设青海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示范基地,面积不低于800亩。

(5)培养基层植物保育与利用专业技术骨干50人以上,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次以上。

(四)实施期限

2023年至2026年。

(五)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1500万元,企业为牵头单位申报时,自筹科研经费与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